快捷导航
关于我们
机械自动化
机械百科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:

0431-81814565
13614478009

地址:长春市高新开发区超越大街1188号
传真:0431-85810581
信箱:jltkxs@163.com

机械自动化
当前位置:益帆 > 机械自动化 > div>

从温州永嘉“超百亿”成就单看山区县工业突围

发布时间:2025-05-19 20:31

  

  用不到5000亩的规上工业用地,实现超500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。方才闭幕的温州市永嘉县上,一组数据表示尤为亮眼:2024年,永嘉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冲破500亿元,达533亿元,规上工业添加值初次冲破100亿元,达109。88亿元。永嘉成为浙江第七个规上工业添加值破百亿元的山区县,2024岁首年月次斩获全省制制业范畴最高荣誉“天工鼎”。永嘉是典型的山区大县,又是特殊的用地资本小县。“超百亿”成就单背后,是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,是本地县委、县一任接着一任求索,摸索走出的山区县也能成长工业的“永嘉径”。走进瓯北街道东瓯工业区,能看到密密层层的厂房和住房,也有簇新的工业高楼拔地而起……颠末30多年成长,这个占地2575亩的园区,是永嘉最大的工业区块,正正在进行一场“更新”蝶变。“因为现实前提的缘由,永嘉工业用地出格严重,所以我们老工业区的单体企业用地规模遍及较小。”永嘉县经济和消息化局党委、局长徐建斌坦言,存量工业用地少,可开辟地盘潜力不脚,缺地是挡正在永嘉工业成长面前的一座大山。永嘉县域面积全省第四,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地形特征显著,山地占比85%,做为百万生齿大县,人均用地0。17亩、仅为全省的1/2。同时,为楠溪江绿水青山,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头,永嘉一律正在楠溪江中上逛成长工业。本地仅瓯北、乌牛、桥头、桥劣等沿瓯江片区的镇街成长工业,而且,瓯北可开辟操纵的工业空间曾经所剩无几。永嘉规上工业用地4856亩,2024年,规上工业亩均添加值达225。7万元/亩,亩均税收38。5万元/亩,均创下省内山区县第一的佳绩。近五年,永嘉实现工业供地2646亩,开工扶植小微园6个、完工小微园5个。2024年向62家“数据得地”企业供地(供楼)410。8亩。从2021年起头,东瓯工业区试点工业全域管理,以“腾笼换鸟、凤凰涅槃”攻坚步履为抓手,通过“法律倒逼、政策激励”双轮驱动,激励老旧、增资扩产、“退二优二”,鞭策低效工业用地提拔。浙江科一合成革无限公司,原厂区规划容积率低,地盘操纵低效,财产污染大、能耗大、平安出产压力大,停产后通过采用“腾笼换鸟”的体例,将97亩厂房推倒扶植鞋服时髦科技财产园,2022年项目全数建成后,容积率提拔到4。23,实现年产值10亿元,效益比本来提拔5倍。工业全域管理中,永嘉摸索“工业上楼”,率先制定“工业上楼”指南,全面铺开容积率、厂房轻沉工利用等。“永嘉最大的支柱财产是泵阀,但泵阀设备凡是较沉,且正在运转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振动,各地的泵阀厂房一般都是一层建建为从。而永嘉以每层都是首层的尺度,支撑沉工上楼,向天上地下要空间。”徐建斌说。万扬高机能阀门扶植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,占地面积26亩,跟着项目“下地上楼”,3栋8层建建将容积率提高3倍以上,建建面积将达10万平方米以上。项目2026年投产后,估计每年将新增发卖收入3亿元。方寸之间做腾挪。永嘉还积极摸索“数据得地、优地优用、滚动供地”模式,连系现实摸索立异,成立了工业高质量成长专业委员会,制定工业企业“数据得地”项目专家评估实施法子和专家库办理实施细则,通过大数据阐发,对规上企业开展无感评价。按照企业成长规模和现实成长需求,分阶段分规模实行供楼或供地。接下来,永嘉还鼎力推进“百企千亩”工业用境界履,力争2025年全县保障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。走进凯泉集团出产车间,卧式加工核心高效运转,所有零件实现一次性加工成型。“加工核心融合了以前的车床、铣床、钻床等多道工序。”该公司副总司理邵奇引见,数字化和机械换人,从2017年起,该公司就邀请某研究所做为手艺参谋,正在无限的地盘上持续投入,做精数字车间,做到以小空间、大投入换取手艺大逾越、产能大提拔。目前,企业累计投资3亿元,建立了全流程闭环办理的智能工场,以消息化手段赋能全流程数字化出产办理。让“一亩地”有最高产出,凭仗数字化和技改,永嘉不竭深化数实融合。五年来,全县新增工业机械人1013台,智能化技改项目580个,省数字化车间、省级首台(套)产物、数量居山区县前列。“保守财产+数字变化”为引领,永嘉锚定“保守+新兴”两大千亿级财产集群打制,环绕“3+3+N”特色财产系统,即泵阀、鞋服时髦、教玩配备三大劣势财产,数字经济、新能源、生命健康三大新兴财产发力。如以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落地投产为契机,本地鼎力招引智能电网、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分析收受接管操纵等标记性引领性项目,构成新能源财产集群。财产强县,上下求索,永嘉工业根基盘不竭强大,目前全县有规上企业691家,较2020年增加了63。9%,此中超亿元企业103家。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势头强劲,累计培育国度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18家、省级“冠军”企业15家,均居全省山区县首位。